滁氏

历史来源

滁[滁,读音作chú(ㄔㄨˊ)]

姓氏渊源:
  单一渊源:源于尹祁氏,出自上古尧帝裔孙大由之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
  “滁”,即今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一带地区,非安徽省的滁州市,因有古滁水而名(今浊漳河)。
  古滁邑位于太行山腹地,山多川少,境内南部有海拔2012米的桦树凹山,西北部诸峰海拔皆在1700米以上,还有山势高矗雄峙、奇峰突兀,令人登顶而有开胸广志之感的古滁山(今广志山)。由于古滁邑既是古代该地区最早见到日升的地方,又是最早培养和种植棃(黎米、黄粘米、粘糜子)的地方,且其著民肤色偏黑,因此又称作“棃”,后统一为“黎”。
  据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:“帝尧者,号放勋。其仁如天,其知如神。”
  尧,是帝喾(黄帝曾孙高辛氏)的次子,姓尹祁氏,初封于陶,后又封于唐,故有天下之号为陶唐氏。其号曰“尧”,史称为唐尧,史称上古五帝之一。十八岁时,尧代挚为天子,都于蒲阪(蒲坂、蒲州,今山西永济)。
  尧帝在位时期有德政,他常征求四岳的意见,而且设立谤木,让平民可以尽情发表意见,并设立了多项政权组织,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。尧帝在位七十年后让位于舜,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。
  传说,“万棋之圣”的围棋,就是尧帝发明的。
  相传在商王朝时期,尧的孙子大由就被分封于古滁邑,其族被称为“滁黎”、“黎方”。传至西周时期,已经多称该地区为“黎”,渐次淡漠了“滁”之称谓。
  到殷商晚期,大由的后裔传承之国被称为黎侯国,后被西伯侯所灭,周文王在先后戡灭了黎国、邗国(今河南沁阳)、崇国(今河南嵩县)等重要诸侯国,并将自己的国都自西岐迁于丰邑(今陕西长安)之后,“以周为氏”,构成了周族对商纣王都城的直接威胁。西周初期,黎侯国复又为周武王重设,仍由尧帝的后裔承位。传至西周春秋时期,已经多称该地区为“黎”,渐次淡漠了“滁”之称谓。
  在文献《偃师姓氏源流》中称“周武王灭黎,黎人以国为氏。”在文献《史记志疑》中也记载“帝辛四十四年,武王伐黎。”但本书认为,在周武王伐纣之时,已经没有黎、邗、崇等的重要阻力了,因此,仍当为周文王所灭。
  周宣王姬静(姬靖)十五年(公元前812年),晋国灭了黎侯国,随即又复其国。周惠王姬阆十四年(公元前663年),赤狄民族的潞氏部族攻灭了黎侯国。周定王姬瑜十三年(公元前594年),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氏部族,又把逃在异乡的黎侯后裔请回来,重建了黎侯国,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。
  在东汉、曹魏迄西晋时期,古滁地被设为潞州(县)。北魏太武帝拓跋·焘太平真君十一年(公元450年)置刈陵郡,治所在今故县村。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更名为黎城县。唐朝昭宗李晔天佑二年(公元905年)改名为黎亭县,五代时期的后唐政权复名为黎城县。宋朝仁宗赵祯天圣二年(公元1024年)迁县治于今县城。古滁邑(黎城县)迄今已经具有两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。
  古滁邑(黎城县)演进迄今,已经具有两千七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了,而今安徽省的滁州在古代原称摩陀岭、南谯州,到晋朝时期称作琅琊山,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才改称为“滁州”的,比山西的古滁邑之称延晚了一千二百八十多年。
  在尧帝之孙大由的后裔子孙中,在殷商晚期就有以先祖封邑之古称为姓氏者,称滁氏,在五代十国的战乱期间有分迁至今今安徽省的琅琊山地区者,指水为滁,成为至今乃称“滁州”的地方,亦有近一千四百二十年的历史了。
  滁氏,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,后分衍有涂氏、徐氏、黎氏、潞氏、路氏、陆氏等诸多姓氏。

家族名人

触 屏 版